农苗网

|

鹅掌楸价格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鹅掌楸资讯 > 正文

鹅掌楸繁殖介绍

发布日期:2011-09-21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5531

鹅掌楸价格网

鹅掌楸繁殖介绍

鹅掌楸繁殖介绍

常用播种、扦插、压条繁殖 用种子繁殖。必须用人工辅助授粉。秋季采种精选后在湿沙中层积过冬,于次年春季播种育苗。第三年苗高1米以上时间即可出圃定植。造林地和园林地必须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移植物时应保护根部。

1、采种

母树宜选择生长健壮的15~30年生的林木。鹅掌楸种子10月份成熟,当果实呈褐色时即应采收。果枝剪下后放在室内阴干约7~10天,然后放在日光下摊晒2~3天,待具翅小坚果自行分离,去除杂质,装入布袋干藏。

2、育苗

育苗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秋末冬初深翻,翌春施基肥整平,挖好排水沟,修筑高床,苗床方向为东西向。育苗有播种和扦插两种方式。

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条距20~25cm。每667m2播种量10~15kg。3月上旬播种,播后覆盖细土并覆以稻草。一般经20~30天出苗,之后揭草,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适度遮荫,适时灌水施肥。1年生苗高可达40cm。

3、栽植

一般3月上中旬进行栽植。应选在比较背阴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庭园和行道树栽培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地段。栽植地在秋末冬初进行全面清理,定点挖穴,穴径60~80cm,深50~60cm,翌年3月上中旬施肥回土后栽植,用苗一般为2年生,起苗后注意防止苗木水分散失,保护根系,尽量随起苗随栽植,株行距以2×2m~2×3m为宜。

4、管理

鹅掌楸繁殖介绍

定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培土,于每年秋末冬初进行整枝。并注意防治病虫害。鹅掌楸主要病害有日灼病。主要虫害有卷叶蛾、大袋蛾等。卷叶蛾可用人工剪除枯梢,消灭幼虫和蛹,或在成虫期喷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的方法进行防治。大袋蛾可用人工摘除虫袋,或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杀幼虫的方法进行防治 [编辑本段]濒危原因

鹅掌楸

鹅掌楸在自然条件下,种子饱满率一般不到15%,而种子发芽率仅在5%以下,造成这种低结实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鹅掌楸为虫媒花植物,但花色单调,花瓣为绿色,缺乏对多数昆虫的招引力,花期又一般多在4-5月份,正值长江流域多雨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偶遇低温,妨碍了昆虫正常活动,因而也常影响花粉的传播和受精,降低了天然的结实率。樊汝文、尹增芳、周坚等系统观察了鹅掌楸的花芽分化以及果实成熟达到整个发育过程。鹅掌楸属雌雄同株同花,通常雌蕊早熟于花瓣展开之前,而这时雄蕊尚未成熟,存在自花授粉隔离机制;花瓣展开后,柱头又很快变褐,可受气极短,雌雄配子败育现象普遍存在,且存在花粉管生长受阻,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等现象。故生殖生物学障碍是导致鹅掌楸结实率低而濒危的主要原因。

鹅掌楸

除上述由于花部构造特化和受精过程的遗传障碍而大大地降低天然结实率外,现存种群达到规模极小,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异交繁殖在基因库中必然积累大量隐性有害基因,居群内个体间近交系数增大,而发生自交,遗传漂变等也影响种群生存能力。又根据parkws和wendel对来自安徽、江西鹅掌楸种子同功酶分析,鹅掌楸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北美鹅掌楸。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结实率。

再从生态角度分析,贺善安等认为原由适生环境已遭严重破坏,鹅掌楸长期处于非适宜生境中,也是导致该物种趋向濒危的原因之一。 1963年,已故著名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利用20世纪30年代从北美引种在南京明孝陵的一株北美鹅掌楸与马褂木杂交获得成功,此后的30多年,经几代人的努力证实,北美鹅掌楸与马褂木杂交亲和性,杂种鹅掌楸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除保留了亲本叶形奇特、花期长、凋落物无污染等优点外,还具有比亲和叶更大、花色更艳丽、速生、抗逆性强、适应范围更广,几乎无病虫害等优良性状,是极佳的园林树种。同时也是制浆造纸、胶合板和其他工业用材的优良用材树种。杂种鹅掌楸已在福建、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山东、陕西、北京等地试种,表现较强适应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美化,特别北京市申奥成功,预计近几年需求量将会剧增,现供需矛盾已很突出,供不应求,缺口较大。

但由于杂种鹅掌楸杂交制种亲本材料的局限,加上人工杂交结实率较低(仅30%左右),扦插等无性繁育技术尚不成熟,组培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等,杂种鹅掌楸的产业化进程受到遏制。解决以上总是刻不容缓,加快发展杂种鹅掌楸是园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保护濒危鹅掌楸遗传资源的需要,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事业。

 
关键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